抑郁症
现在是:2024/4/28 14:26:35
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咨询


为什么我们可以相信“好的”心理咨询?

作者:xinliyisheng.cn  来源:石家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心  点击率:524




为什么我们可以相信“好的”心理咨询?

腾越心理 2023-02-04 15:56 发表于河北

以下文章来源于木落雁归叶满襟 ,作者尘烟隐

木落雁归叶满襟.

关于心理学、哲学、游戏和生活的随笔。


为什么我们可以相信“好的”心理咨询?

原创 尘烟隐 


    前几天去咨询中心接待了下初次到访的来访者,在值班的时候也和一个等待咨询结束的老哥闲聊了一会。


    可能和多数人不太一样的是,他们对心理咨询的认可度很高,但因为不是从业人员,对这个行业的了解还不够多。从自己或者爱人的经历和体验上来说,心理咨询好像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它起效果了,但好像谁也不知道变化是怎样发生的。那个老哥问我,你们学的心理学是不是也是这种神奇的东西啊?


    当然不是。也就是在被问的那个瞬间,我才理解了几年前张志杰院长在上课时跟我们说过的“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是想强调什么。


    但我们今天要聊的不是对“心理咨询是怎样起效果的?”的实证研究,也不是对“好的心理咨询的共性是什么?”的元分析,我并不喜欢用实证的方法解读心理咨询。我想聊的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相信“好的”心理咨询。


    1.对“好”和“不好”的探讨绕不开伦理和道德的话题,可以说,道德哲学就是讨论以解答“什么是好的?”这个问题的。但是除了形而上的思辨以外,我们还有很多办法可以来为一段咨询关系做判断。


    但是我们需要先停在这里,这里有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个是在使用概念的时候要多加小心,因为使用他人所建构的概念时不可避免地会包含他人的“前见”;另一个是,体验和好坏都是很个人化的、很主观的,哪怕是另一个咨询师,如果没有在场旁听或者观看视频的话,也没有资格和权力去声援一个指责咨询师对自己“不好”的来访者。


    如果再进一步展开,可能话题就会跑偏了。那么,我们凭什么去相信一个心理咨询师,一个靠谈话挣我的钱的陌生人呢?


    当第一次有人向我问出类似的问题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是蒙的。我想象不出来,我有什么理由说服对方心理咨询确实可以帮到ta,而我思考的结论是,愿不愿意做咨询、找谁做、什么时候停都是很私人的事情,我无权过问。


    我可能比较缺乏谈判技巧,做不到把心理咨询当成一项服务推销给对方的事情。俗话说“医不叩门”,这句话放在心理咨询里也是成立的。我不是来上门向你推销你不愿意要的服务的,而是在这里等,如果你愿意改变,也相信心理咨询能给你带来改变的可能,那好,一段咨询关系就可以很好地建立起来。


    类似地,咨询中也有很多或大或小的设置,来保障良好的咨访关系的建立。遵循这些设置并不是服从刻板的规条和禁令,而是发自一种“道德上的良善”而自愿遵循的规则。我已经忘了最早是谁在书里使用这个词了,我只是觉得它用在这里很贴切。可以说,“好的”心理咨询在没有准备或没有必要的时候通常会小心避开来访者心中的“雷区”,小心翼翼的咨询体现了一种“克制的美德”。


    2. 下一个关键词是“来访者的福祉”。当我们讨论心理咨询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在聊一个坐而论道的“玄学”,尽管可能有很多人心目中的心理咨询就是这样的。我们在讨论心理咨询的时候,通常心中有一个或清晰或模糊的印象,这印象可能是来自自己或身边的谁接受过咨询,也可能是没接触过心理咨询但在哪里看见过有关的信息。


    心理咨询是以心理咨询师的人格作为工具,以咨访关系形成的“治疗联盟”起到作用的(说起来可能有点别扭,但为了不混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界限,我不得不在表述中淡化与治疗有关的内容,还望谅解)。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咨访关系中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权力并不对等,咨询师在咨询中即使再“无为而治”,也至少扮演者权威或引导者的角色。


    权力这个词可能有些敏感,但我们必须把它拿出来拎清了说。我们拿老师来类比咨询师,老师可以批评学生,学生能随便批评老师吗?一个道理的。也正出于对弱势方的保护,咨询伦理或者“师德”之类的东西会不厌其烦地强调,要以来访者的福祉为优先,不能和来访者谈恋爱,等等等等。甚至我记得有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甚至立法规定,禁止老师和学生谈恋爱,出发点也是基于保护不平等关系中的弱势方,这些都可以理解。因为在不平等的关系中发展亲密关系,这可真不是“这是为你好”,这就是赤裸裸的关系中的剥削,是利用自己的角色和地位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如果说节制是一种美德的话,那么禁不起诱惑的咨询师就像被海妖的歌声魅惑而忘记航向的船员,可能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甚至他们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和无意识的惩罚,往后的生活不会过得很好。这不是危言耸听,南希·麦克威廉斯的书中也提到过,在美国和来访者发生性关系的咨询师的比例,男咨询师大约是9%,女咨询师不到5%,但是据她所知,在发生过性关系之后的咨询师和来访者,日子都过得不那么好。像老子说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老子说的“上德”可能就像康德那句名言中的“心中的道德律”,如果达不到上德的境界的话,至少不要做背离道德的事,这尽管是“下德”,但至少对咨访来说都也是一种保护。


    多嘴一句,我曾以为荣格是一个不那么看重道德的心理学大师,但后来我发现这个印象是错误的,即使成就卓越如他,对来访者也会有自己的印象、判断和看法。但这些对来访者的印象与反移情和心理咨询的“价值中立”原则并不冲突,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捕捉到这些信息并即时做出清晰、中立的反馈,就像一面镜子一样“镜映”来访者,可能能为来访者看清当下的自己提供更多的信息,从而为转化和改变赋能。温尼科特说过,“妈妈的脸是镜子的前身”,通过镜子和对方的表情,我们在现实中和关系中看见自己。


    3.如果聊太多沉重的话题可能会显得这篇文章没有活力,可能我们需要讨论一些轻松一些的内容。本来想再谈谈病态和常态的关系,但我觉得以我目前的阅历尚且驾驭不了这个更敏感的话题,所以请允许我避重就轻,把解决难题的可能性留给明天。


    让我们回到那个灵魂拷问上来:为什么我们可以相信“好的”心理咨询?


    消除灵魂拷问最好的办法是面对它,坚持才会胜利……对不起我走错片场了。不过让我们回到另一个灵魂拷问上来:“你们学心理的是不是都有病?”


    老实说,学心理学,学心理咨询,我是有我自己的坚持的。我爸爸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他相信药物对精神病的治疗是有效的,他相信自己的医嘱和用药的经验,也相信对精神疾病来说,能不能通过药物治疗消除症状只是概率问题。像很多精神科医生一样,他不接受心理咨询,不是因为大多数人对它的不了解,而是因为这种手段相比于用药而言太过昂贵,又显得像花瓶一样太不实用。


    与其说我有多喜欢心理学,倒不如说,我不认可他的态度。可能出自逆反的心理,我想做到他能做到的事情,但不是用他的方法。这是我选择学习心理咨询的一个理由。成长,不论节奏快慢,只能由自己来走。


    可以说我有病,但我记得刚学变态心理学的时候第一课就在说,病态和常态是在一个连续体之内的,没有绝对的病态,也没有绝对的正常。但通常口语中的“有病”其实是一个太过模糊的概念,模糊程度类似“中国人素质低”里的“素质”,它就像个价值判断的垃圾箱一样,凡是自己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都可以往里扔。那毫无意义。


    想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需要定期接受督导,需要学习知识和技术,需要自己不断地做个人体验,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所以尽管咨询费看起来收入很高,但最后其中的80%甚至更多都被投入到了与咨询有关的其他地方,心理咨询绝对不是一个捞快钱的行业,而更像是一种精细的技术,需要工匠精神。每个人学心理咨询可能都有自己的初心,尽管负不负初心也没那么要紧,但如果能通过学习解决自己的问题,改善自己的状态,就算被说成“有病”又有什么错呢?


    在我最初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心态学心理咨询的时候,我把科胡特的一句名言用作了微信签名: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持,尽管那时候我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口号或者金句。在做自己的个人体验之前,我其实从心底里不相信世界上有人能做到这句话。那时的我并不相信世界上有人可以提供清晰、稳定又不含诱惑的友爱,不相信自己的状态可以改变,甚至不相信一个人能用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现在再回头看当时的自己所坚信的信念,可能会觉得有那么些不合时宜,甚至有些荒唐。但是“好的”咨询师所传递出的信息,不论是从言语上还是眼神、表情、动作等等非言语上,都可以被概括为这两句话,深情是接纳的清晰表达,坚持是对个人边界的尊重。


    4.在最后一节,我想说的是,尽管我们说了很多“好的”心理咨询大概是什么样子的,但事实上现实中有很多案例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咨询永远是有效果的——如果不是正面的效果,那么就是负面的。


    有时候,这些事的发生源自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不匹配,有时候,它可能与来访者对咨询师的移情没处理好有关,也有些时候,是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踩了雷区”……尽管很多时候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可能都有原因,但如果出问题的话,咨询师出现或大或小失误的概率更高一些。


    这里就不写什么“如果你遇到……的情况则有可能是咨询师有问题”之类的清单了,因为实在难以概括所有的情况。但如果作为来访者的你,察觉到心理咨询在往失控或不太好的方向前进时,请时刻记得,你有权随时终止咨询,也有权和咨询师与咨询中心讨论申请转介。转介的意思是,为因为种种原因不适合进行咨询的来访者推荐更合适的咨询师人选。


题图摄影:Callum Skelton

图片授权:Unsplash.com


文章源自公众号:木落雁归叶满襟,经授权转载。

关于版权的声明:尊重原创,本平台旨在分享

版权及观点属原作者,感恩作者的付出。

转载均标明来源及原作者,查询未果则默认“来自网络”。如涉版权欢迎原作者及时联络署名或删除!



心理热线:15354111695    15354211684    

心理互动QQ:395047657     498055474

心理支持微信:腾越心理(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留言板   

Copyright©2004  石家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心

心理咨询热线:15354111695 婚恋情感咨询热线:15354211684 邮编:050081 邮箱:xlzxzx2003@yeah.net
设计制作:新华世纪网 维护管理:新华世纪网
冀ICP备11012094号
 
 预约咨询
 业务联系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