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
现在是:2024/5/20 6:31:34
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咨询


焦虑背后的控制与死亡恐惧

作者:xinliyisheng.cn  来源:石家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心  点击率:878




焦虑背后的控制与死亡恐惧


5f745a1a542d45609e4dbf0f1f16e8d816394.jpg


   对生活的控制感,是一种生本能,这是人在对待一切陌生事物的态度,寻求解释、掌控、了解。然而,死亡是在活着的时候,无法了解也无法掌控,但每个人却又都知道,人必有一死,这导致我们产生了焦虑。


    01 


   隐秘的死亡焦虑

 

   某些事情一定会引发死亡焦虑,比如你发现自己身患疾病,或者身边亲近的人过世了,再有就是遇到了离婚、失业、强奸等重大的负性事件,当这些现实生活向你袭来,人会陷入全面的精神危机之中,也可以说是死亡带来的危机。

 

   然而,另外有一些事件看起来跟死亡无关,但是却是你隐秘的死亡焦虑带来的。

 

   苏的儿子今年考大学,在选择专业的问题上他们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已经严重到儿子要跟她决裂的地步。她哭泣着找到了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希望他给她出谋划策。


   她说,自己从小就为儿子安排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路,给他最好的教育,带他学钢琴、马术、足球、冰球,高二就已经在国外帮他找好了学校,也有导师照应,只要他过去念个预科,就能进入全美最好的生物专业,不出意外,将一路成为一个顶尖的科学家。然而,儿子从让他出国念书,就反抗着她的一切安排,甚至连学校都不去了。这让他焦虑万分,说“这样下去,我儿子就要毁了!”


   心理咨询师告诉她,首先“儿子要毁了”这是不大可能的,事实上他儿子在同龄人中已经算非常优秀的了。


   她继续问“那为什么他要这样对我?”心理咨询师则问她,儿子这样做到底是针对你,就是想让你不高兴,还是他出于自己的其他想法?


   妈妈承认自己有非理性的一面。她是成功的企业家,一向是对所有事胜券在握,然而她要说服自己对儿子的事放手有多难,但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实在忍不住情绪化。


   心理咨询师提醒她,太以儿子成为她生活的中心了。她说,因为儿子对她来说太重要了,她早年婚姻不幸,离婚后自己一个人带着儿子发奋图强,把儿子带好,送走成才,就仿佛成了她是否成功、为自己的生活争了一口气的证明。


   心理咨询师说,许多父母正是通过孩子的成功来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但有哪个孩子承受得起如此的重量呢?


   作为妈妈,苏的广泛性焦虑,来自对自己生命意义的不确定,当她把一切投射到儿子身上时,遇到了极大的阻力,破坏了亲子关系。



   另一个故事中,凌是一个特别爱美的中年女士,50岁的她,已经大大小小做了十几项微创整形手术,她说不能容忍胸部的下垂,尤其是松弛的脖子。每年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都是整容手术,去年是拉皮,今年是隆胸。就在上周,她又找了一个女儿要结婚的理由,送给了自己一个激光祛老年斑的治疗。


   在咨询室里,凌坦诚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就一直在做餐饮业,青春的大好时光都浪费在了后厨里,她其实很外向,一直渴望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做更多和人在一起的工作。她回顾自己的人生时,觉得后悔没有尝试做其他的事。咨询师提醒她,也许你一直在延迟衰老这件事,因为还想继续对生活保持选择的空间。这给了她新的启发。

 

    02 


   死,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说,“任何对死亡有完全觉察的时刻,都是生活中最艰难的时刻。那情景就像试图盯着太阳看,你所能承受的是有限的。”

 

   死亡带来了一种最脆弱的抛离感,你被带离了这个世界,以独自一个人的方式。


   这毁掉了一个人心中确定的未来、甚至万物的自然秩序,还有双亲的保护,安全的家,所以我们总在排斥它的到来。

 

   比如如前所说控制欲过强,在教育里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下一代子女的梦想中,

   比如,对于还没有完成自我,就走入衰老的生命历程,

   比如过于贪多求全,追逐金钱名利,追求留名,

   比如发展出更多的对自己的控制,怕死、怕生病,怕任何失控,甚至成为强迫症,……


   很多人寻求心理治疗是提出了具体的问题,“我的孩子不听话”、“我的控制欲太强”“我对一切都没有热情”、“我为什么要活着”、“我感到空虚,成功也不能让我欢喜”、“我到底以后要做什么”。但这所有的广泛性焦虑感都或多或少和死亡焦虑有关。


   03 


   人到底要如何面对的死亡?

 

   死亡让人,不敢直视,但是对每个人来说觉知,认知死亡也是提升生命质量的关键。对死亡恐惧的升华,将很有可能引导我们重新去规划自己的生活。

 

   心理学家亚隆研究了80位丧偶者,他发现高达三分之一的人在面对了伴侣的死亡之后,会警觉到自己也会面临死亡,这样的警觉,在他们花了时间走出创伤后,都导致了不同意义上的个人成长,有些丧偶者甚至比原来生活得更成熟更有智慧。

 

   这里也有一个临终关怀咨询师面对一个罹患癌症的女性患者的故事。一开始患者拒绝心理咨询师的临终关怀,觉得自己反正要死了,说什么都没有用。

 

   后来这个心理咨询师请求她“我正在做一个有关心理研究的课题,能不能帮帮我,如果不交这篇论文,我就毕不了业。”这种情况下患者才终于答应和他谈谈。

 

   多数时候,心理咨询师发现,当掌控感反转过来,你不再解释、支持,而只是求助,临终者更愿意敞开心扉。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患者跟心理咨询师谈了几次。她跟他说到“最后一次”这个话题,当你临近死亡,你就知道很多事都是最后一次了,会非常珍惜,最后一次春天的体验,看到外面的草变绿了,最后一次夏天的体验,看到蒲公英飞舞了……还有给女儿梳头发,以前觉得梳头发这件事好麻烦,现在几乎是含着眼泪在倒数,心里想可能这就是最后一次了。

 

   当她知道一切都可能是最后一次的时候,一切感受都变得放大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死亡的功能,当你不逃避面对结束,才能以更真实、丰富,更满足的方式体验人生。

 

   “最后一次”的体验,也是临终病人的个人探索黄金时期,是体验最敏锐丰富、最热烈的生命时刻——现在做你想做的事,而不是以后;珍惜你做的每件事;同时,也对所有其他无关紧要的事说不,完全从社会角色的责任中解放出来,只寻求最真实的生命本质。

 

   这可以同样视作,认知死亡真实存在的背景后,对我们现实生活的转化作用,它促进了个人向更丰富的面向建立人生意义。



   04 


   如何真的不“怕死”?真正活过

 

   未尝充分活过的人最怕死。

 

   这也是哲学家尼采对死亡的态度“死得其所”——活着的时候就去追求人生,如果人在实现了他的生命之后死去,死亡就丧失了它的可怕,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实现,那他就永远不会死得其所。

 

   想起一行禅师说过一个故事,有两名太空人上了月球,抵达月球时她们出了一点意外。他们发现携带的氧气只够用两天的时间,这时已经不可能从地球派人来救援她们,他们只有两天可以活了。在这段时间如果你问他们,你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们一定是说,回家,在美丽的地球上漫步。他们不再想要当大人物,只要在土地上站着就满足了。

 

   禅师用失去来提醒我们的拥有,让我们重新看待这理所当然的活着的一切。死亡也是这样一面镜子。

 

   人总以为死亡阻挡了我们挥发生活的热情,但却没想到它正是让生活重新变得热情的条件。



   所以在很多心理咨询中,咨询师经常需要澄清的是到底什么困扰你。一个男人衰老,对生活失望,他指责妻子刻板无趣,他抱怨这一生都没得到过宠爱温暖的关系,所以他出轨了,他的激情幻想年轻全都投射给了情人。然而,咨询师会让他明白妻子不是他真正的敌人,真正的敌人是对生命的遗憾,对未曾活出自我、而美好时光不再的诸多不快乐的感受(对逝去的焦虑)。

 

   这是很多家庭正在发生的事,当我们被死亡焦虑所控制,必须找到一个明确的敌人,可能是伴侣,也可能是工作。未曾真正活过的人,也许会无意识为自己制造非常多的出口去释放这种焦虑,带来现实生活的曲折。

 

   所以,“成为那个为自己做过真正决定的人”,这就是答案。没有比这更简便,但是也更需要勇气的生活方式了。而你,会做到吗?



相关阅读:
心理咨询,让自己成为一个心理成熟的人


心灵热线-Tel:0311-69001019  13933184684    

 

有任何疑问请点击我: qq:395047657  498055474

 

微信公众平台号:xlzxzx0311(请搜索并加关注)可及时收听我们的即时信息

 

求助互动邮箱:xlzxzx2003@yeah.net  

QQ截图20180302104029.jpg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留言板   

Copyright©2004  石家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心

心理咨询热线:15354111695 婚恋情感咨询热线:15354211684 邮编:050081 邮箱:xlzxzx2003@yeah.net
设计制作:新华世纪网 维护管理:新华世纪网
冀ICP备11012094号
 
 预约咨询
 业务联系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