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
现在是:2024/5/12 5:55:30
当前位置—>首页—>家庭医生


 认识儿童的创伤

作者:xinliyisheng.cn  来源:石家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心  点击率:844




 认识儿童的创伤

    对儿童来说,创伤是指孩子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受伤、被惊吓或看到意外发生,像是车祸、火灾、被动物袭击咬伤、或目睹亲人受伤害,以及父母剧烈争吵等,所造成在心理上的后遗症,进而影响孩子的情绪、行为及以后的生活,并且容易伴随着一些身体不适的症状。

    儿童的创伤有三点与大人不同。首先,对大人而言是寻常小事的,对孩子却很可能就会形成创伤。像是突然的巨响、被电影电视画面吓到、突然的坠落或跌倒、被狗或其他动物惊吓等。

    再者,与大人不一样的是,孩子以及幼儿无法透过有效行为以及寻求协助而自行释放这些创伤冲击的身心影响。大人能够逃开或反击一些威胁,但小小孩无法走动、甚至开口求救;大人能够找人述说但婴儿甚至幼童则没有足够的言语表达能力。这种无法行动(无法逃与战)、无法表达求助的情况,在医疗程序中很常发生(孩子被医疗人员压制以免乱动…),因此儿童因为医疗而致的创伤不在少数。

    第三点,孩子的知识与高层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完备,容易有自我中心的概念,以为这一切发生的是我的错,形成自责、自我归罪,“我是坏小孩”的想法,更使得创伤压抑在身心底层。
也因此孩子的创伤反应容易被大人、照顾者误以为是他又发脾气了、来捣蛋了,或是性格不够坚强,或罹患了奇怪的病症。

    以下列出孩子创伤压力症候的迹象,若有这些情况,父母可以追索在孩子有这些情形之前,他是否遭受过一些意外事件?(因为创伤是“事件后那些冲击的能量没有能够释放或被消化而残留在神经系统里的一种‘无法控制的发作’

    控制的行为、固执以及重复仪式化行为
    退化到早期的行为模式(像是吸吮大拇指)
    闹脾气、无法控制的愤怒发作
    特别躁动
    容易受到惊吓
    很常频率的恶梦或夜晚惊醒
    睡着时手脚踢打
    尿床
    退缩、害羞或显现出惊惧害怕
    依附的需求特别强烈(特黏人,无法忍受大人离开一会儿)
    肚子痛、头痛或其他不明的疼痛
    注意力的问题,像是无法专注、健忘、恍神

    受到创伤的孩子会变得很胆小,很黏人,很容易被吓到,他可能对以前喜欢的活动没有兴趣,变得容易分心,也很爱哭,爱发脾气,不听话。但有的孩子反而会变得很乖很懂事,但到晚上却会作恶梦、睡不着或尿床。有些孩子会在意外发生过一段时间后才有这些行为,有些孩子只会出现其中的某几种行为。

    以儿童的例子来说,遭遇交通事故、坠落、跌倒或或被年纪大的孩子威胁欺凌,他们会有一种惊呆了、不知所措、紧缩僵硬的身体情绪“当机”状态。而当事件过后他能感受到安全,或有大人在旁安抚给予支持时,孩子会开始颤抖、哭泣(流泪),并有一段时间会透过身体与手足的动能发散(握拳要打、伸脚要蹬、扭动身体)的表现状态。这都是创伤能量释放的好的指标。
 
    此外,因为创伤是一种能量被封锁冻结在体内的情况,有机体会自动化地寻求释放。因此孩子会有重复行为、刻意模仿或重现那些意外发生的情景,像是一直述说意外发生的经过、在玩的时候重演意外发生的情形等。大人若能理解孩童创伤的机制,能够允许并且适当地监督陪伴他这些释放的过程─玩游戏要小心不要沦为暴力破坏,或让孩子再次感受到威胁而惊惧紧缩──那么这些创伤能量就有机会释放,孩子能重回生活正轨,扰人的症状与情绪也会缓解。

    对创伤的机制有所认知之后,家长的任务就是协助孩子在创伤发生的当时以及事后,能够有效地让创伤能量“解冻、释放”以及流通。
 
    家长可以怎么做

    在事件发生的当下,家长的首要任务是让孩子相信他是安全的、你会陪伴他保护他,并进而支持与协助他的创伤动能释放。(注:孩童创伤有三阶段,一是意外发生的当下;二是事件过后一段时间,孩子已经有创伤残留及身心不适反应;事件过后相当时日或多年,孩子已经有了创伤症候群。因篇幅所限,此处仅说明第一种情况。后两者多需寻求专业协助。)

    1.态度平静

    大人、家长要保持平静的态度、语气柔和──很多时候小孩是透过解读周边大人的反应而产生情绪的。大人的惊慌或愤怒(因为很关切或要赶紧制止威胁)反而会孩子的惊吓反应更加剧。

    2.注意她的症状/征兆

    孩子表现出惊吓的征兆包括:眼神呆滞、脸色苍白、呼吸急促而短浅、失去方向感、过度情绪化,过度的平静(彷佛没有感觉)….。

    这时千万不要催促他去行动(继续回去玩、赶快跟上他们啊),那些在成人眼中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能会吓坏了孩子──既使它们并没有对身体造成伤害。

    孩子有时候会隐藏自己的感受(我不能哭,不然会被笑/会骂)(我已经够大了,不能哭不能爸妈会难过..),因此大人要更留意他的非语言表达以及生理上的一些变化现象。

    3.支持与接触,给予安全

    你要清楚地让他知道他该做些什么──保持放松与静止。可以说“你跌倒之后,可以先做一会儿或躺下来….妈妈会一直待在你旁边”。
温柔地碰触他也很好(抱着他,手掌轻贴在他身上、手放在背心或上臂靠近肩膀的地方很好)。

    4.接受并支持能量释放过程

    接受他身体的反应,不要打断他的身体颤抖、震动或是流泪,这些是从惊吓中恢复的正常过程。
可以透过语言或碰触来表示你的接受与支持。例如,把手放在孩子的肩膀、背上,用令人安心的语调说一些类似“哭…生气..,是可以的。”“这没有关系。”在孩子身体震动、颤抖或眼泪停下来后,接受他的情绪反应。让他知道,无论他感觉到什么,都没有关系,你会在他身体,你也会听他想要说的。

    5.让释放完成

    让孩子的身心系统回复─透过释放多余的能量。当走到尾声时,可以发现这个释放的循环要结束的线索,包括:自然而放松的呼吸(不再憋住或急促短浅)、停止颤抖和哭泣(这会有几个波段,过程不要被打断,直到颤抖哭泣自然地停歇)、伸懒腰(或开始伸展大肢体像是手脚)、打哈欠(有时候会打嗝,吐气)、脸色回复红润、脸部表情柔软展开(微笑、表情变得自然流畅)、开始注意周围环境(带着好奇地东张西望,彷佛刚从另一个世界回来),开始跟人有连结(注视你的眼睛,眼神能够聚焦,看到与追踪周围的人)。

    此处补充一点,有些医疗程序很有可能产生孩童后续的创伤,许多医院诊所会无意间放大已经吓坏的孩子的恐惧。像是婴幼儿会被限制(固定、拘束与绑住)。

    许多与医疗程序有关的创伤都可以预防,只要医疗人员能够做到以下事项:

    1.鼓励父母留在孩子身边。
    2.事前尽可能对孩子解释。
    3.在孩子觉得平静前,不进行任何程序。

    另外,事件过后,好像都好了,但孩子会突然想起意外发生的情形,而感到恐慌时,家长可以抱着他轻摇、为他披上毛毯,或是让他抱着熟悉的柔软物品,告诉他爸爸妈妈正陪着他,他很安全。要求孩子深呼吸、轻压某物或踱脚,也可以帮助孩子放松。如果孩子失去反应,问孩子现在这个地方的声音、味道、东西,可以帮他回到现实。

    过后,家长一定要跟孩子解释刚才只是他们脑中像电影重复的情节让他们害怕,其实他们很安全。恐慌结束后,多数孩子会倦怠地睡着了,但有些孩子则需要一段时间平复。这种情况发生几次之后,随着动能释放,创伤就能远离──孩子的呼吸与手脚的动作、颤抖、哭诉,都是释放的过程,应当会越来越小量缓和。而如果每次的强度都一样,困扰的情绪和行为不减,那就要寻求专业协助了。
 
    何时需要协助

    如果孩子出现下列的行为或现象,便需寻求专业人员的协助。
    孩子经常说这里痛那里痛,医生却找不出病因。
    孩子会伤害自己或别人,或常谈到死亡的事。
    孩子过度地自责,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即使是轻微的挫折,孩子都表现得非伤心或讨厌。
    孩子说话和游戏都离不开意外事件,
    孩子分不清楚幻想和现实的不同,在意外发生一段时间后,感到害怕的次数和程度仍和刚发生意外时一样多。

    经过了一段时间,孩子行为退化的现象仍没有改善,或者是影响到孩子和同学、老师、父母之间的关系。

    孩子创伤后的反应多样而且严重,使得孩子的日常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相关阅读:儿时创伤所留下的痕迹 


 
心灵热线-Tel:0311-69001019  13933184684

 

有任何疑问请点击我: qq:395047657  498055474

 

微信公众平台号:xlzxzx0311(请搜索并加关注)可及时收听我们的即时信息

 

求助互动邮箱:xlzxzx2003@yeah.net  

 

更多内容请点击我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欢迎分享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留言板   

Copyright©2004  石家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中心

心理咨询热线:15354111695 婚恋情感咨询热线:15354211684 邮编:050081 邮箱:xlzxzx2003@yeah.net
设计制作:新华世纪网 维护管理:新华世纪网
冀ICP备11012094号
 
 预约咨询
 业务联系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